首页 »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全文在线阅读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附录·词牌故事

关灯直达底部

|菩萨蛮|

【菩萨蛮】原是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外来舞曲。一说所谓“菩萨蛮”,就是波斯语Mussulman的音译,意思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一说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这些使者全是妙龄女子,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耸的发髻,身上挂满珠宝,号称菩萨蛮队,唐人大觉新奇,宫廷教坊便因此而创作了《菩萨蛮曲》。

|蝶恋花|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以《蝶恋花》最常见,原为唐教坊曲,取意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双调,仄韵,六十字,这个词牌下大多写缠绵悱恻的爱情与春花秋月的闲愁。

|临江仙|

【临江仙】这个词牌的来历已经无法详考,但推测起来,很可能最早是用来吟咏江妃二女的。据《列仙传》记载,“江妃二女,不知道是什么人,经常出游于江汉水滨。郑交甫先生有一次遇到了她们,一见钟情,但还不知道她们是神仙。郑交甫对仆人说:‘我想把她们的玉佩讨来。’仆人说:‘这一带的人都很善于辞令,您那些花言巧语未必管用。’但郑交甫神魂颠倒之下不听劝阻,径自向那两位女子去攀谈了。几番话说完,两位女子真的把玉佩解下来给了他。郑交甫把玉佩揣在怀里,得意得很。双方就此别过,郑交甫才走了几十步,想再看看玉佩,却突然发现怀里空无一物,回过头去,那两位女子也全然没了踪迹。”《诗经》里说“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虞美人|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歌咏霸王与虞姬的故事,后来演变为词牌。《梦溪笔谈》记载,高邮人桑宜舒精通音律,他听说有一种草叫作虞美人草,如果有人在这种草的旁边演奏虞美人曲,草的枝叶就会一起摇摆,而对其他的曲子则无动于衷。桑宜舒发现虞美人草并非对特定的某一支曲子有反应,而是对吴地的音乐都有反应,于是他用吴音创作了一首曲子,对着虞美人草弹奏,虞美人草果然闻声而摇摆起来,于是桑宜舒将这支曲子命名为《虞美人操》。

|苏幕遮|

【苏幕遮】这个词是波斯语“乞寒节”的音译。古代龟兹国每一年在冬天来临之前都会大搞乞寒节的活动,为的是祈祷当年冬天降下更多的雪,以使来年水源充足,水草丰茂。乞寒节有盛大的歌舞表演内容,自唐代传入中华,引起过很大的轰动。唐人写过很多关于乞寒节的诗歌,教坊还根据龟兹国的音乐编写过乞寒节的歌舞,该舞曲后来演变为词牌,即《苏幕遮》。

|雨霖铃|

【雨霖铃】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途中禁卫军不肯前进,逼迫唐玄宗杀死奸相杨国忠,杨贵妃也因此缢死于马嵬坡,军心于是稍定,保护唐玄宗继续入蜀避难。在雨季的蜀地栈道上,唐玄宗夜晚于雨中闻铃,百感交集,依此音作了一曲《雨霖铃》,这便是《雨霖铃》词牌的来历。《雨霖铃》词牌一般押入声韵,入声今天已经在现代汉语里彻底消失了,所以普通读者读起来常常觉得不但不押韵,连韵脚用字的平仄都不统一,《雨霖铃》的音色之美也只有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慢慢体会了。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这个词牌是从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而成的,因为全词前后片共有八韵,故名八声。《甘州》是以唐代的边塞重镇甘州为名,音乐充满了边塞气息和异国情调。这套曲子来源于龟兹国的本土音乐,慷慨悲壮,沉郁顿挫,很适合用来表现苍凉的意绪和羁旅的愁思。

|千秋岁|

【千秋岁】唐玄宗寿辰之日大宴群臣,群臣上表请求将这一天定为节日,称为千秋节,教坊为之作大曲《千秋乐》,宋人根据《千秋乐》的曲调另制新曲,即《千秋岁》。原本应该叫作《浣溪纱》,是唐代歌咏西施于若耶溪浣纱故事的教坊曲,后来讹传为《浣溪沙》,久而久之也就因非成是了。

|浣溪沙|

【浣溪沙】简洁明快,是文人们很常用的词牌,上片三句都是单独成句,每句押韵,下片的头两句一般要写成对仗,使小令有一点律体诗的味道。

|玉楼春|

【玉楼春】来源已经无法详考,五代后蜀顾夐以这个调子填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后人因此把这个调子称作《玉楼春》。

|破阵子|

【破阵子】截取自唐教坊曲《秦王破阵乐》,音调激扬壮阔。《秦王破阵乐》为唐太宗亲制的大型武舞曲,舞蹈要动用两千人完成,全部军容整肃,还有骑兵马队参加,几乎与阅兵式无异。

|少年游|

【少年游】这个词牌的来历已无法详考,最早用这个调子填词的人或许是晏殊,他的词里有一句“长似少年时”,人们便因此将这个调子叫作《少年游》。

|桂枝香|

【桂枝香】这个词牌得名于唐代状元裴思谦的一首诗。裴思谦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最后一关结束之后,和同伴们到长安著名的风月场所平康里寻欢作乐,忽然有人来报喜说他中了状元,裴思谦喜出望外,尽情风流一夜,第二天赋诗说:“银釭斜背解鸣珰,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诗中所谓“夜来新惹桂枝香”是象征之语,因为古人将科举考中比作“折桂”或“蟾宫折桂”。“蟾宫折桂”之典出自《晋书》,晋武帝让郄诜做个自我评价,郄诜毫不客气地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截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美玉。”后人以“蟾宫折桂”比喻科举高中。

|清平乐|

【清平乐】一说唐教坊曲原有清乐和平乐,二者结合起来便是清平乐,后来演变为词牌;一说该词牌与唐教坊曲无关,只是取意于国泰民安、四海清平。无论如何,《清平乐》是词人们最爱使用的几种小令词牌之一,上片用仄声韵,下片用平声韵,句子较短,适合清冲淡雅的写意风格。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顾名思义,即《水调歌》的“歌头”。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的时候制作新曲《水调歌》,唐人将之拓展成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鹧鸪天|

【鹧鸪天】又名《于中好》,很像是两首七绝拼凑而成,只是下片的第一句换作两个三字短句而已。词牌的名字与鹧鸪鸟无关,而是源自一种叫作《鹧鸪》的音乐。许浑《听歌鹧鸪》诗有“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有“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说的都是这种叫作《鹧鸪》的曲子。这种曲子沉滞郁抑,适合表现忧愤的情怀。词人当中最爱用、也最擅写这两个词牌的,一是晏几道,一是纳兰性德。

|永遇乐|

【永遇乐】这个词牌大约创制于唐代中叶,有传说杜秘书擅写小词,他的邻家有一名叫作酥香的少女很喜欢他的词,于是两人有了私情。杜秘书的仆人检举了这件事,杜秘书因此被流放,临行之时作《永遇乐》词与酥香诀别。

|卜算子|

【卜算子】这个词牌的名字相传与唐代诗人骆宾王有关。骆宾王写诗爱用数字,人们便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卜算子”;也有人认为这个词牌的名字取意于“卖卜算命之人”。

|醉落魄|

【醉落魄】又名《一斛珠》,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时候,正所谓万千宠爱于一身,冷落了后宫里的其他女人。梅妃曾经与唐玄宗感情很深,唐玄宗一次念及梅妃,派人秘密地带了一斛珍珠给她,梅妃拒绝了珍珠,写下一首诗答复玄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见诗之后心情抑郁,命令乐府创作新的曲调来配这首诗,《一斛珠》之曲便由此而来。

|念奴娇|

【念奴娇】得名于唐代著名歌女念奴。念奴有幸生活在唐玄宗时代,因为玄宗是唐代最具音乐修养的皇帝。玄宗巡游各地时,常常安排念奴随行,对她恩宠有加。元稹的《连昌宫词》描写了这般情景:“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爽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元稹《连昌宫词》自注有:“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鹊桥仙|

【鹊桥仙】据《风俗通》记载:“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鹊桥仙》曲名由此而来,原本是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一剪梅|

【一剪梅】词牌因周邦彦词的起句“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得名。这个词牌最著名的两个作品一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是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满江红|

【满江红】唐代有曲子名叫《上江虹》,后来讹传为《满江红》,再演变为词牌。《满江红》押入声韵,音调苍凉沉郁,多用来抒写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