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的方法 » 幸福的方法全文在线阅读

《幸福的方法》第8章 经营幸福的亲密关系

关灯直达底部
 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须学会分享,幸福是一对双胞胎。

——拜伦

艾德·迪纳和马丁·塞利格曼这两位积极心理学界的领袖人物研究了一些“非常快乐的人”,并且将他们和“不快乐的人”做了比较。在外界因素中,唯一能够区分两种人的因素就是他们是否具有广泛而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幸福的必需品。

与我们关心的人和关心我们的人一起分享人生经历、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17世纪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亲密关系可以“将我们的快乐加倍,将我们的痛苦减半”。亚里士多德也说“没有友谊就没有幸福”。

可见,人际关系对个人幸福来说非常重要,其中浪漫的亲密关系是幸福真正的基石。在总结对幸福的研究时,戴维·迈尔斯也认为,“幸福的最佳预测因素,就是紧密的、平等的、共同成长的、维系终生的亲密关系”。与浪漫的爱情关系相比,没有任何其他的主题能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包括诗词、科幻书籍、非科幻书籍),或是被如此广泛地讨论(餐厅、学校以及沙发上)。同时,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误解也是最深的。

反思: 想象一下那些和你亲近的人,你和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相处?如果不是,你该如何去改变这个现状?

无条件的爱

16岁那年,在赢得以色列壁球冠军几周之后的一天中午,我对母亲说:“我希望女孩子因为我这个人而喜欢我,而不是因为我是冠军。”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担忧根本就是多余的(当时以色列严重缺乏壁球场、球员,还有观众和球迷),也许那只是一个少年在故作谦虚——模仿那些抱怨自己找不到真爱的有钱人和名人。说实话,我当时并不是很在乎别人为什么喜欢我,其实只要有人喜欢我就不错了。

无论当时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母亲回答我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她说:“赢得冠军,只是反映出了你自己、你的热情以及你的执着。”就像我母亲所说的,夺冠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让一些事实更加明显。但是,外在的东西总是比内在的东西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

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妈妈所说的“人们应该爱我们本来的样子”,这与我此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爱我们本来的样子就是“无条件的爱”。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这句话吗?我们是希望别人无条件来爱我们,还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爱我们,又或者我们认为爱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认为爱只是一种简单的感觉、一种情绪或是不需要缘由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没有理性的基础,爱是无法延续的,就好像只有愉悦的情绪不足以带来真正的幸福一样(正如享乐主义者由于没有目标,才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只靠强烈的感觉,是无法让爱永恒的。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其实中间包括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原因。也许他会觉得他爱她只是因为她这个人,但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为什么。当问到他为什么爱她的时候,他可能会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爱她”。我们一般所学到的是用“心”去爱一个人,而不是用脑——爱是无法解释的、神秘的,以及无法以常理来衡量的。但是,如果他所感到的是真爱,那他肯定是出于某个原因才会爱,而这些原因不一定是能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永远都无法清楚地加以解释,但它们肯定是存在的。

如果可以找到爱的理由,如果是有条件地去爱,那么无条件的爱是否还存在呢?或者说,无条件的爱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以上问题的答案全都取决于我们所爱的是不是这个人真正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指的是我们最深最真的特性,也就是我们的个性。它包含我们的生活原则,但这些原则未必与我们平时所宣称的一致。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核心价值,所以唯一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个性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个性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来判断。

一个有感情、勤勉刻苦、有耐心和热心的人,有可能去建立一所帮助贫困儿童的学院。这个学院成功与否,可以用他外在的表现来衡量;但能反映这个人核心价值的,则是来自于其内心的热忱。如果他拥有一个无条件爱着他的爱人,她当然会为他的成功高兴,也会为他的失败难过;但无论结果如何,她对他的感觉不会改变,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核心价值并没有变。

如果我们因为财富、权力或是名声被爱,那只是有条件的爱;如果因为踏实、力量或是善良而被爱,那才是无条件的爱。

反思:你自己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打造幸福圈

心理学家唐纳德·W·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做过一个研究: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当孩子们在母亲身边的一定范围内活动时,他们的创造力是很惊人的,也可称为“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内,孩子们勇于去尝试,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原因是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

成年人由于经历比较丰富,不需要像孩子那样一定要离亲人很近。对于我们而言,只要知道有人在关怀着自己就可以产生同样的安全感。

无条件的爱所带来的力量,等同于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幸福圈”。若身在其中,我们就能勇于追求有意义且快乐的事情。我们将大胆追求激情释放的自由,它可以是艺术、商业、教学或是园艺。无论最终是否富有或成功,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有人真正爱我,那他/她肯定希望我表现出我的核心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我的潜能与价值。

无条件的爱是美满关系的基础,但仅有它还不够,就像无论工作、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同时具备意义和快乐,才能让人真正幸福一样。

如果一对情侣为了未来而在一起,比方说可以帮助彼此达成金钱上或是名望上的成就,这属于“忙碌奔波型”的关系;此外,两人都认为现在努力工作、聚少离多是为了实现快乐的未来,也属于这种情况。当然,有时为了享受现在也需要对将来的利益做出一点点牺牲,但如果长时间只是为了未来而活,这种关系是很难长久维持的。

而“享乐主义型”追求另一半的前提,主要考虑的是其中的快乐,他们把快乐误认为是幸福。“享乐主义型”很容易把欲望当成是爱,他们的快感最终会消退,因为那种没有意义、只求醉生梦死的感觉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至于那些虚无主义者,他们会认为结婚是件“应该做的事”,也可能因为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了,所以自己也不得不走入围城。由于他们对亲密关系没有什么期望,所以只能漫无目的地待在他们的伴侣身旁。

反思: 回想一下你曾有过的一两段亲密关系(不是亲密关系也可以),它们是属于哪个类型的?它们有没有发生改变?

爱与牺牲

有时,即使深信跟适合的人在一起可以获得幸福、长久相爱,人们也可能会变得不开心,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伴侣、孩子或是婚姻的责任感。他们错误地相信“牺牲是一种美德”,但他们忽略了一个要点,那就是: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维持亲密关系的话,迟早会感觉挫败与不幸福。开始时也许不觉得,但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的快乐、意义被伴侣剥夺了;再往后,就会觉得与这个人在一起是迫不得已而不是心甘情愿的,这样的态度会慢慢影响到对方,以致最终对感情绝望,不再有快乐和意义。

就算在双方彼此深爱的情况下,如果把牺牲和爱并列,认为牺牲越大爱得越深的话,幸福也一样会受到影响。

要知道,对方需要你为他/她付出时,无论金钱、时间还是感情,这都不是一种牺牲;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会感觉到帮助对方也就是帮助自己。像纳撒尼尔·布兰登所提到的,“为他人付出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所说的牺牲是指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幸福。比方说,妻子为了配合丈夫海外的工作而放弃一个她深爱的、别处无法找到的工作,这就是牺牲。由于这工作对她有核心价值的意义,是让她有使命感的工作,所以放弃它等于损害了她的幸福。同一情况下,如果妻子只是请一星期的假来帮她先生完成任务的话,则不算牺牲,因为她并没有放弃任何核心价值的东西,所以也就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幸福。再者,由于她和他的幸福是绑在一起的,当其中一人幸福时另一人也会幸福,甚至更快乐,所以帮助对方也就是帮助自己。

当我们很难分辨一个选择到底是牺牲还是有助于双方的成长时,唯一的甄别方法就是在感情中以双方的幸福为标准去衡量一切行为。

两人的关系其实就是终极财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幸福的交易。就像所有的交易一样,在双方都获益的情况下才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当其中一人在终极财富上受损时,当他为了对方不断地付出时,结果就会使两人都不幸福。为了能让这笔交易成功,我们必须确定这种交易是对等的。

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Elaine Hat.eld)专攻两性关系问题,她指出:人们在两性关系中既不喜欢“占便宜”,也不喜欢“吃亏”。当两人觉得感情公平时,双方都会比较满足,而且关系也比较容易维持下去。这并不代表两人需要赚得一样多,在这里平衡点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用终极财富来衡量的。当然,在任何两性关系中,妥协都是无法避免的,是正常的。有时候为了另一半多付出一些也是必然的。但从整体来说,这段关系必须同时为双方带来幸福,两人必须在结合后过得更幸福。

反思: 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你与你的爱人过得更幸福?你们两人如何通过这段关系为彼此带来更多幸福?

理解是爱的基础

在美国,将近40%的婚姻走向了离婚的结局,这个数据对我们维系长久感情的能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我们发现,那剩下的60%尽管没离婚,但也不一定幸福。这难道说明人类不适合长期的亲密关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像抑郁症患病率上升的统计数字不能说明人生来就是不幸的一样。

有时候离婚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伴侣都是般配的,有时他们长期相处下来也确实无法和睦相处。通常分开的原因来自于对爱以及爱的表现的根本分歧。大部分的人把性关系当成是真爱,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性的关系,是无法长久的。无论一个人的伴侣如何有吸引力,两人之间怎么“来电”,那些最初的兴奋感以及肉体上的诱惑迟早都是会消失的。新奇的东西对我们的感官确实有刺激的作用(“新鲜感会产生性兴奋”),但双方互相熟悉之后,这种刺激感早晚会消失。

两个人彼此间的熟悉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使新鲜感降低;但另一方面,熟悉你的伴侣,真正去认识他,则会带来更强烈的亲密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爱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会带来更和谐的性生活。

在《婚姻的热情》(Passionate Marriage)一书中,性治疗师戴维·施纳屈挑战了传统观念中认为性仅仅是生理能量的观点。在多年对两性关系的研究之后,他证明了性生活是可以变得更和谐的,但前提是我们的目标是基于真正地理解彼此。

施纳屈指出了培养真实亲密关系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进行深刻地自我探索是保持爱情和热情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打开心灵,与伴侣分享自己最深刻的需求和恐惧,甚至性幻想和生命的梦想。除了让伴侣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要尝试去真正地理解对方。在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张爱情地图,针对自己伴侣的世界,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亲密伴侣的价值、热情、想法以及期望。

彼此理解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永远都可以发现并找到更多。这样,两性关系也会变得有趣、刺激并且不断成长。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去理解对方以及被理解,那么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无论是一起吃饭、照顾孩子或是性生活,都会变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反思: 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伴侣更好地理解你?你可以怎样去更好地理解你的伴侣?

用心去爱

导致亲密关系破裂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误认为找寻合适的伴侣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然而,一个美满姻缘的第一要素以及最有挑战性的事,并不是找到那个所谓“合适的人”(我并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适合你的人),而是一段你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

这种把寻找看得比经营更重要的错误观念,有一部分来自于浪漫的电影中那些两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才能在一起的故事。在电影结尾时,情侣们终于走到一起,以热吻落幕,他们是否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问题是,实际生活与电影中的情节有很大出入,通常爱情电影落幕的时候,真正的生活才正式开始,真正有挑战性的往往是以后能否幸福美满。

把找到真爱当成是永久幸福的错误观念,很容易使两人忽略日后旅程的重要性。想想看,如果你找到了你梦想中的工作、梦想中的工作地点,之后你会不努力工作吗?想当然的心态当然会带来失败。在感情生活上,道理也是一样的:爱情里有挑战的日子是在柴米油盐开始之后。在两性关系里面,值得费心努力的“工作”就是用心经营亲密关系。

我们通过了解和被了解来经营与伴侣的亲密关系。通过对彼此的了解来加深两人的亲密关系,即做一些对他/她或对两人都有意义并且快乐的事。这样的爱的旅程会让我们坚定信心,并且创造出充满爱的幸福空间。

练习

感恩信

马丁·塞利格曼在积极心理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写感恩信,并且去拜访他人表示感恩。我在课堂中采用了同样的练习,它通常会带来很好的效果,有力地增进了亲密关系(无论是对发信人还是收信人)。

养成给你关心的人写感恩信的习惯,包括爱人、家人、好友等。这并不只是一封信,它所代表的是你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所获得的意义与快乐,比如你们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两人共享的目标与梦想。

亲密关系专家约翰·哥特曼(John Gottman)说,根据两人对过去的解读就能预测出他们的未来。如果两人注重的是以往的快乐,对过去的快乐记忆深刻,那么这段感情肯定有良好的发展。注重有意义和快乐的经历(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可以稳固并且加强亲密关系。而感恩信的内容正是突出了亲密关系中的积极面(过去、现在和未来),并起到了进一步加强的效果。

养成每个月写一两封感恩信的好习惯,对象可以是伴侣或是任何你关心的人。

完形练习

下面是一些不完整的句子,用来帮助我们从人际关系里找到更多的爱。它们有些是针对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有些是针对正在寻找稳定关系的人,有些则是两者都适用的。

相爱代表……

爱意味着……

要成为一个更好的朋友……

要成为一个更好的爱人……

在我的爱情里,如果增加5%的幸福……

在我的友情里,如果增加5%的幸福……

如果要把爱带到我的生命里……

我开始慢慢发现……

如果我能对自己的需要更负责任……

如果我可以静下来,好好地去体会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