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 »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全文在线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健康的奇迹

关灯直达底部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

瞎眼今得看见。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

使我心得安慰;

初信之时,即蒙恩惠,

真是何等宝贵!

许多危险,试炼网罗,

我已安然经过;

靠主恩典,安全不怕,

更引导我归家。

将来禧年,圣徒欢聚,

恩光爱谊千年;

喜乐颂赞,在父座前,

深望那日快现。

这首早期美国赞美诗的标题是《奇异恩典》。以“奇异”形容恩典,就意味着它不符合我们所熟知的规律,无法按照常理来预测。接下来的内容会证明,恩典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然而,在传统科学和“自然法则”的概念框架下,这样的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只能被归结为奇迹。

在心理治疗中,我自己和别的同行常常为一些奇特的现象感到惊讶,其中之一就是,有些患者的精神极其坚韧。传统意义上的医学专家们,经常指责心理医生们的理论和手段不够精确,缺乏科学性。事实上,我们对神经官能症患者病因和发展状况的了解,其精确的程度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医学领域。通过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官能症产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什么原因而产生,通过什么方式而发展,怎样治疗才可使患者痊愈。然而,我们却无从得知,为什么许多患者经受过一连串重大打击之后,病情并没有变得多么严重,精神更没有全面崩溃。其中原因何在?毕竟按常理考虑,这样的打击本该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其神经官能症本应极为严重才对。

有一位35岁的商人,他的事业很成功,却因患上轻微的神经官能症而向我求助。他原本是个私生子,童年是在芝加哥贫民区度过的。他一开始由聋哑的母亲独立抚养,到了他5岁时,州政府认定母亲无力抚养他,就强制把他交由三个家庭轮流抚养。之后,他遭到了种种轻蔑乃至折磨,极少体验到温暖和亲情。15岁时,他的先天性脑部动脉肿瘤造成血管破裂,身体出现局部瘫痪。16岁时,他离开了养父母家庭,开始在社会上独立生活。17岁时,他和别人打架,把对方打成重伤而锒铛入狱。在作为少年犯接受管教期间,他没有得到过任何心理治疗。

度过了六个月单调而乏味的牢狱生涯之后,经由介绍,他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了一名仓库工人。以他的情况看来,想必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们都会认为他前途渺茫,人生毫无希望。然而,事实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不到三年,他就晋升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部门经理。五年后,他和公司另一位女经理结婚,并离开公司自行创业,随即很快成了富商。如今他是个好父亲,是个自学成才的知识分子,是社区的领袖人物,也是个很出色的艺术家。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遭受过那么多打击,却能实现今天的辉煌,委实叫人难以想象。通过一般的因果关系,似乎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他患有轻微神经官能症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可我们却无从得知,他那不寻常的成功经历,究竟是源于何种力量。

这位商人的心理创伤有案可查,后来的成就又显而易见,所以引用这一案例更有说服力。一般人童年时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但是其中不少人成年后,事业都蒸蒸日上,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要强于他们的父母。我们容易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心理疾病;我们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承受创伤的能力如此强大?为什么某些人哪怕遭遇小小的挫折,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而有的人即使经受最难以想象的打击,也不至于自寻死路?人与人为何有着天壤之别?对于这些难以解释的谜团,我们只能简单地概括为: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它们凭借我们所不了解的一整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使之安然渡过难关,而且不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生理上的疾病,未必一定和心理疾病有关,但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往往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生病,却很少了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保持健康。你去请教一个医生,脑膜炎因何而起,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那还用说,当然是脑膜炎双球菌造成的。”然而,这样的答案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果今年冬季,医生来到我目前暂居的村庄,从每个居民的咽喉处取出细菌做活体培养的话,他们就可能发现,在每10个人当中,大约有9个人都是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奇怪的是,这个村庄多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脑膜炎病例,今年也不大可能出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尽管脑膜炎的病例并不普遍,但是导致该病的双球菌却极为常见。对此,医生常用“抵抗力”作为解释,认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抵制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我们当然知道免疫系统的确存在,并且对它的具体机制也有不少了解,但仍有很多问题无法回答。每个冬天,在死于脑膜炎的人群中,固然有的人是缘于身体抵抗力差,免疫机能出现了问题,可是绝大多数人却身体健康,有着很强的抵抗力。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地概括,这些患者统统死于脑膜炎,不过这样的概括显然过于肤浅。我们不了解个中内情,只是隐约感觉到,某种一向保护我们的力量,在某些患者身上忽然间失去了效力。

抵抗力的说法,既适用于像脑膜炎这样的传染性疾病,也适用于其他生理疾病。然而,对于抵抗力在非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我们几乎完全没有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通常被认为与心理紊乱有关的疾病,在有的人身上发作过一次之后就终生不再复发,而在另一些人身上,这种疾病却一再发作,甚至因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表面上相同的病症,结果却完全不同,对此,也许我们只能笼统地做出结论:后一类人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以致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远远不及一般人。至于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完全不清楚了。

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所有病症都属于心理疾病范畴,即心理上首先出现问题,然后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失效。令人惊奇的是,有的人免疫系统非但没有失效,而且相当正常。照理来说,人类应该极易被细菌或是癌细胞夺去生命。我们的身体很容易被脂肪和血液凝块堵塞,或者被盐酸溶液腐蚀,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都会生病并迅速死亡。然而事实却是多数人很少生病,死亡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与意外事故有关的某些现象,也许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很多医生和心理专家都接触过极易发生意外事故的人。在这方面,最富戏剧性的案例之一,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14岁男孩。当时,我负责调查他作为一个“问题少年”是否适合住院治疗。在他8岁那年的11月,他的母亲突然去世;9岁那年的11月,他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10岁那年的11月,他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造成头骨损伤,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11岁那年的11月,他从天窗上跌了下来,造成臀部骨折;12岁那年的11月,他从滑板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骨折;13岁那年的11月,他被汽车撞伤,造成骨盆断裂。

没有人怀疑这个男孩有遭受意外事故的倾向,或者其中另有隐情。事实上,他没有故意自伤的任何念头,即便是母亲去世,也没有让他感觉多么伤心。他甚至语气平淡地告诉我,他早已不大记得她了。我认为要了解这些意外事故的成因,必须把有关“抵抗力”的观念加以延伸——从患者心理疾病的成因,延伸到意外事故的内涵上,从对意外事故的抵抗力角度考虑问题。在人生某些阶段,某些人的确容易遭遇一系列意外事故,但在多数情况下,多数人对意外事故都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9岁那年冬天发生的一次意外。有一天傍晚,我背着书包回家,走在一条满是积雪的街道上。我一不留神滑倒在地,一辆汽车正好迎面驶来。就在即将撞上我脑袋的一刹那,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我的两条腿紧挨着汽车前轮。我从汽车下面爬出来,居然毫发无损。我惊恐万分,一路狂奔回家。那场意外本身或许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能说我极其走运而已。但如果和其他事件一并考虑,也许我们就不会仓促做出结论。比如,我有多少次在走路、骑车或开车时,险些被汽车撞倒?有多少次在夜里开车,险些撞上行人或骑自行车的人?我有多少次紧急刹车,结果只差一点点就会撞上另一辆汽车?我有多少次在滑雪时险些一头撞到树上?有多少次险些从楼上窗户掉下去?还有,我在打高尔夫球时用力挥起的球杆,有多少次刚好掠过眼皮,擦过发梢……我的人生为何如此新鲜、刺激,而且富有戏剧性呢?

你仔细回顾你自己的一生,也很容易发现,生活中有无数“千钧一发”的时刻,带给你极其神奇的体验。你险些发生意外事故的次数是实际发生的好几倍。你会意识到,你具备特有的生存能力,对意外事件有着某种特殊的抵抗力,而这并不是你自主选择的结果。既然如此,难道说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本来就充满危险吗?我们活到今天,真的要感谢神奇的力量吗?难道是“神奇的力量保佑着我,让我一直活到了今天”?

也许你认为这样的意外事件算不上神奇,不过是求生本能起作用的结果。可是,一句简单的“求生本能”就能够解释一切吗?就能使我们对奇迹的存在视而不见吗?我们对于“求生本能”这一事实本身就所知甚少,大量的意外事件更是提醒我们,我们生存至今,是得益于一种比本能更奇妙的力量。我们不妨认为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对抗我们身体和心理的疾病。众所周知,潜意识引导着身体的运动。但是偶然事件似乎更加神奇,其波及范围也更加广泛,乃至涉及人与人、人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我9岁那年,那辆汽车没有从我身上轧过去,是我的生存本能在起作用吗?还是司机身上具有某种本能,使我不至死于非命?或许我们的本能,不只为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也是为了保护别人的生命。

尽管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曾从朋友口里听说过这样的交通事故——原本可能成为牺牲品的人,竟然从撞得破破烂烂的汽车里毫发无伤地爬了出来。我的朋友们感到无比惊奇:“真是叫人无法想象啊!从损坏得那样严重的汽车里,居然有人能得以生还。更奇怪的是,他们伤得并不重。”我们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完全是一种偶然吗?我的这些朋友并不是信仰宗教的人,他们感到神奇,是因为在那些交通事故中根本不存在逃生的可能性。“在那种情况下,本不该有任何人活下来。”他们说,“啊,我想上帝就是喜欢酒鬼。也许现在还不是那个家伙进天堂的时候吧?”

有些人把这些偶然事件解释为运气使然,或者是纯粹的意外,或者是“他们的命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仅此而已。他们对这样的解释感到满意,也由此关闭了深入探究的大门。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以本能来解释这些偶然事件,似乎同样无法令人满意。难道汽车——非生命的事物——拥有一种本能,在其自身发生损毁的时候,能够根据车里人的身体轮廓,采取特殊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吗?还是车里的人有一种本能,能够根据汽车损毁时的冲击力,及时采取某种特殊的姿态保护自己呢?这些说法听上去无疑是荒谬的,当我们试图解释这些偶然事件时,关于本能的传统观念显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步性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不过在思考同步性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潜意识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