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秘的荣格 » 神秘的荣格全文在线阅读

《神秘的荣格》序言:心灵的神秘与神圣

关灯直达底部

对于很多人来说,荣格依然显得神秘,包括其分析心理学。

尽管在中文语境中,“神秘”似乎略带“贬义”,尤其是将其置于当代“客观”与“科学”的范畴。

然而,就中文“神秘”之本义而言,则属于一种“神圣”。神者,《说文》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如《尚书·大禹谟》所言:“乃圣乃神。”也如王弼注《易经》之用“神”:“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而汉字之“秘”,本也为“神”,《说文》释秘为“神也,从示必声”。

而在英文中,所谓“神秘”(mystery),则接近一种赞美。

心理学(Psychology)之本义,也即对灵魂或心灵的研究。因为其英文的词根,便源于心灵女神“普绪克”(Psyche)。

尽管当今的心理学,从心理到意识,到行为,到认知,到大脑……看似逐渐远离其本义,早已初心不再,但是,依然有真正的心理学家,比如荣格,依然守护其本来的意义,固守于“心灵”(Psyche)的奥秘与探索;其代表作之一便是《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也即,灵魂或者心灵,看似神秘,对于我们当代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荣格的私人日记《红书》问世,美国《时代周刊》称其为近百年心理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我为《心理分析》期刊之《红书专辑》撰写序言,认为荣格《红书》不仅是荣格的私人日记,也是荣格写给我们的《新书》或《心书》(荣格将其《红书》命名为《新书》)……于是,阅读荣格,就是阅读我们自己,也是我们与心灵的对话,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心灵的传奇。

杨韶刚教授所著《神秘的荣格》,深入解析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其集体潜意识、心理动力学、心理类型、人格发展,以及荣格与现实,分为六章阐释荣格心理学的思想与意义,呈现其多年研究的成果与心得。

30多年前,杨韶刚教授已开始了对荣格的研究,其硕士论文便以荣格为主题。我们一起参与和推动了荣格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时18年,连续举办7届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15),每次都有杨韶刚教授的大会报告与发言。我们一起翻译《荣格全集》(20卷标准版),而他则承担了其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心理类型学》《心理学与炼金术》《自性现象学研究》以及《神秘的精合》等。

在诸多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包括临床心理治疗的方法中,几乎唯有荣格与其分析心理学,始终以中国文化为重要基础。荣格曾与卫礼贤合著《金花的秘密》(以中国道家《太乙金华密旨》为基础的发挥),并为卫礼贤所译《易经》撰写序言,为《西藏度亡经》撰写评论,为铃木大拙《禅学导论》撰写序言……俨然是中国文化的国际推手。当然,《易经》与道家哲学似乎也显得神秘,但同样是神圣的,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荣格从《易经》发展出其“共时性”(原则),从《太乙金华密旨》中发挥其“积极想象”(技术),从《西藏度亡经》阐发其“集体无意识”与“原型”,从中国文化来充实其“自性”与“自性化过程”。

对当代世人来说,无意识仍然是神秘的,梦是如此,心灵也如是;然而,若无此神秘,以及神秘中的神圣,我们也将失去心理学的本义,甚至失去生活与生命的本质与内涵。

本来,心灵充满神秘,心灵具有神圣的意义。

申荷永

2016年8月于洗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