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秘的荣格 » 神秘的荣格全文在线阅读

《神秘的荣格》第四节 象征作用

关灯直达底部

“象征”(symbol)和“象征作用”(symbolism)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德语中,象征(Sinnbild)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词,即“Sinn”(感觉、意义)和“Bild”(意象),其含义比英语表达更为直接。在荣格看来,象征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意象,是促使人的心理发生转换和变化的工具。而且,当意识理性的源泉不足时,精神就会产生一种象征,因此这种象征是潜意识的。正如荣格所说:“任何一种理智形式都不能够令人满意地体现这一复杂的现象。”[1]所以,就象征的来源而言,象征是自发地从潜意识中产生的,是建立在潜意识原型的基础之上的。

1.象征的定义和用途

象征一词并不是荣格发明的,因此,其定义和用途各有不同,但概括地说,有三个基本的定义和用途,不过,荣格认为只有一种是比较适当的。现在我们就来分别看看它们的不同含义及其表述。

(1)在符号学的定义中,象征就是一种符号。这意味着,象征是一个精心设计出来的代表已知客体或功能的符号。例如,公安民警帽子上的徽章是其工作身份的象征。这种符号是人为制作的,而且在符号及其所代表的客体或功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相似性。例如,民警的徽章和它所代表的机构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内在形似性。但在弗洛伊德那里,符号的象征所代表的是一个外表相似的客体的意象。例如,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把任何形状类似男性生殖器的意象都看作阴茎的象征,如钢笔、手杖、胡萝卜等。荣格强烈反对弗洛伊德根据象征的这一概念对梦做出解释。在他看来,意象所传递的是自身内在的信息,而不是外表的形象。如果象征就是某一物体的外部形象,那么,潜意识就能够将它描绘出来。荣格认为弗洛伊德的解释是牵强附会的。

(2)象征这一术语也可被用来表示一种比喻——对抽象的、精神的概念或体验所进行的一种精确表述,例如,班扬所著的《天路历程》一书中,那位香客的旅行就是对个性化内部旅程的一个比喻。

(3)荣格所使用的象征的意义,是对那些相对未知的心理内容的最绝妙的表述。“天堂王国”的意象就是一个恰当例子,因为它表述了一种未知的、难以用一个隐喻来描述的精神(或心理)内容。它需要用几个隐喻来表达,每个隐喻都有其各自的重要之处。人们可以把天堂王国比作这类意象,如发酵剂、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幼小物体(比如一粒种子)或埋藏的珍宝。发酵剂可以运用其神奇的力量使面团的体积膨胀,所以,它可以代表具有改造意义的物质;一粒幼小的种子,却具有惊人的发展潜能,把它埋在地里并具备必要的生长条件,它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引来鸟儿筑巢;而埋藏在地下的珍宝具有非常诱人的价值,因此,有人会不惜重金把这块地买下,或者想方设法地得到它。这些都可以看作意象,但这些意象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用来单独地描述天堂王国。只有把这一切都加在一起,才能使人们“拐弯抹角”地说出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天堂王国的意象所包含的意思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

显然,荣格所指的象征是在第三个定义中所描述的那种象征。它包含着一种整体论的含义,有时候是有意识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潜意识的,而且对某个客体或意象,我们既可以视之为符号,也可以视之为象征。荣格曾以基督教的十字架为例来说明这个特征,“将十字架看作神圣之爱的象征,这种解释就是符号学的,因为‘神圣之爱’所描述的事实远比一个十字架要精彩和贴切得多,因为十字架可能具有许多其他含义。另一方面,对十字架的解释也可以是象征的,这时它就把十字架看成是超出所有可能的解释之外,用来表达一种至今尚未知道的、无法解释的、神秘的或超验的事实,即心理的本质,而且心理的本质最适合以十字架的形式表现出来”[2]。

另外,荣格的象征概念还具有可变动性,并非固定的代表某一种事物。或许这就是荣格反对弗洛伊德把诸如钢笔、手杖、尖塔等物都解释为男性生殖器意象的原因。因为在荣格看来,弗洛伊德是以固定的意义来代表潜意识中的意象,但实际上,个体是有很大差异的,同一个事物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具有很大的意义差别。例如,一个在单位刚刚挨了领导批评的人,一回到家,他的爱犬就摇着尾巴向他打招呼,这时,心烦意乱的他很可能会没好气地踢它一脚。而对另一个刚被一所理想的大学录取的学生来说,回到家里面对同样的情景,他很可能会爱怜而喜悦地把小狗抱在怀里,仿佛小狗也在向他表示祝贺一样。因此,对前者来说,小狗只会引发怒气;而对后者来说,小狗却会唤起快乐的回忆。

尽管荣格否认梦中意象有固定的含义,但他也承认,某些象征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这是由于象征所具有的原型根源。例如,梦到龙可能具有要面临和征服一个怪物的原型意义。所以,一个象征的全部意义,它的相对固定性和特殊性,都是可以被确定的,不过,只能通过放大(amplification)才能确定。

一个象征的意义,不管固定与否,都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根据荣格的观点,它是对导致象征的原因和目的的反应。乱伦的欲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子具有与自己的母亲发生真正性关系的欲望;荣格则认为这种欲望主要是象征性的,是对回到原始的、极其快乐的潜意识状态的渴望,对回到无需负责任和做决定的状态的渴望。在荣格看来,与母亲乱伦的欲望象征着男孩子渴望返回母亲的子宫以求得保护,但是,子宫并不一定是良好的象征。因此,回到子宫的渴望既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也具有消极的退缩性意义。就其积极的建设性意义而言,它反映了男孩子知道与母亲乱伦是不行的,因此他试图克服与其母亲的个人联系,并且把贮存在这种联系中的心理能量转变为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内容。

从象征的起源来看,它们自然地产生于潜意识,或者用荣格的话来说,它们是“建立在潜意识原型的基础之上的”[3]。例如,“天堂王国”的象征就是一种原型,许多宗教都设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可以使人永远躲避人生灾难的天堂或极乐世界。人们把这种设想和现实世界的经验相联系,便形成了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宗教及其神圣的仪式。穆斯林的信徒们到他们的圣地麦加去朝觐,犹太教的信徒们则到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去朝拜。因此,在他们的梦中或其他潜意识活动中出现的这些象征,反映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渴望。通过对象征和象征意义的追根溯源的分析,就能发现被分析者心灵深处潜藏的欲望和精神现实,尽管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或许正是这种既神秘又艰难的精神探索之路才使荣格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它。

2.象征的功能分析

从象征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来看,象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仅仅是一些符号、比喻之类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是推动心理发展的力量。而且,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象征的这种功能时,它的这种力量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荣格把这种力量称为象征的“超验功能”(transcendent function),意思是说,象征能超越和协调相互对立的双方,如黑暗和光明、积极和消极、外显和内隐。

象征具有超验功能这种含义隐含在它的词根“symobolon”之中,它的意思是“被拼凑在一起”,对此,埃丁格(E.Edinger)曾做过一个绝妙的说明:“在古希腊用语中,象征是指一个物体的两半。例如,一根木棒的两部分或一枚硬币的两半,这两部分在中间分开,作为一种信物,以便后来证明赠送者的那一部分和持有者的另一部分同属一物。这个术语相当于我们的‘符木’一词,关于这个词,韦氏的那本比较完整的大词典说:‘这是商人们的一种惯例,商人在一根木棒上雕刻出运转货物的数目或数量之后,穿过刻痕把木棒纵向劈开,从而使劈开的两部分恰好吻合一致。卖者保存一根,买者保存另一根。’所以,象征最初就是一个符木,指一个物体失去的那一部分。当把这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复原或拼凑在一起时,就重造了原来的那个完整的物体。这与我们对一个象征的心理功能的理解是一致的。象征引导我们寻找一个完整的人所失掉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关系到我们最初的整体性。它弥合我们与生活的分裂和疏远。”[4]埃丁格用这样一个比喻说明了象征的功能,但这种表述似乎还不完全与荣格的观点相吻合。荣格自己曾经说过:“象征并不是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加以隐蔽的符号。这不是象征的真实含义。相反,它借助于某种东西的相似性,力图阐明和揭示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5]

我们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象征的这种超验功能。例如,当一个人陷入某种表面看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时,他苦思冥想,却怎么也想不出解决矛盾冲突的好办法。这时,在他的梦中可能会突然出现某种意象、思想或情感,它就像一簇闪亮的火花,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新途径,这些意象、思想或情感就是人们无法预见的起调和作用的象征。荣格认为,这些象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花鸟虫鱼,也可能是飞禽走兽,还可能是其他事物。通过人们对它的联想和分析,就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一个婚姻状况很不幸的妇女,由于在经济上不能自立,如果选择离婚的话,她就可能面临生活的贫困,甚至可能失去她的孩子,因此她感觉必须维持这种无法忍受的婚姻。从表面上看,她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不久,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痛苦难当的雌老虎仍然在悉心地照顾她的幼崽。通过对这个梦的放大分析,就会发现,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梦中的意象表明,老虎能够奋力搏击但却没有这样做。这意味着这个妇女已经认识到她能够争取自己的权利,但却承受着婚姻的痛苦或离异的悲伤,而不得不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梦的象征表明,她应该在态度上发生一种转变,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荣格认为,梦的象征所起的就是这种超验功能的作用。

此外,有些象征的功能并不仅仅把对立物统一起来,而是把各方面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些就是自性的象征。只有当意识自我遇到无法解决的困境时,自性的象征才最有可能出现。荣格发现,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整体象征是曼陀罗。所谓曼陀罗,在梵语中的意思是“神奇的圆圈”。要形成一个曼陀罗,通常要以四的倍数为基础,把一个圆分成若干部分。曼陀罗是最古老的宗教象征之一,许多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图案往往都以曼陀罗的圆圈来表示。在心理学意义上它代表着人的整体精神,也是整个人格的中心,可以把各种矛盾冲突的力量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虽然象征的概念非常重要,但却难以用具体的术语来表述。通过对超验功能的理解,有助于我们领会象征的真实内涵。但是,由于人的个别差异的存在,在某个人身上起象征作用的意象或经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起作用。例如,上面我们所举的那个妇女所做的老虎的梦,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可能就不能做相同的解释。这就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根据分析者对付象征和解释梦境的经验,来发现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奥秘。从这个意义来说,通过对象征作用的理解,就能预测个人未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以,象征也是推动人的心理发展的一种动机力量。这是因为在象征的背后,潜藏着人们难以用意识发现的潜意识的原型,它推动并吸引着人们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象征具有这种超验功能,或许在心理治疗中已经得到了部分的证实。那么,除此之外,在现代科学中有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象征的概念及其功能呢?在20世纪70年代末,有人曾设想,这种超验功能可能根植于大脑的两侧,例如,罗西就明确指出:“将左半球和右半球整合起来的实际过程就是我们在分析心理学中所说的超验功能;意识和潜意识内容的联结,自我和原型的相互作用;左半球的理性和抽象过程与右半球的综合整体模式的整合。”[6]但是,罗西的观点只是一种假设,据我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还没有关于象征的生理机制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认为象征实在太普遍了,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以至于有人认为成为人就是象征化。另一方面,象征的概念非常抽象和模糊,而且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每个人对象征的体验是相当不同的,人们很难提出任何特殊的、能被大家一致认可的假设来进行验证。再者,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之后,竭力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认为只有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才能证明某一心理学概念的正确与否。这种观点尽管已被相当多的心理学家所接受,但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心理学家不赞同这种观点。这种争论实际上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它的争论将是长期的。


【注释】

[1] 《荣格全集》英文版,第18卷,第570页。

[2] 《荣格全集》英文版,第6卷,第815页。

[3] 《荣格全集》英文版,第5卷,第344页。

[4] E.埃丁格,《象征:生活的意义》,载《春天》杂志英文版,1962年,第66页。

[5] 《荣格全集》英文版,第7卷,第287页。

[6] E.罗西,《作为对立物的思维与直觉》,载《分析心理学杂志》英文版,1977,22(1),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