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 »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全文在线阅读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阅读——从揭露到治疗的文字路?

关灯直达底部

苏 禾

阅读,也可以是一种治疗吗?

我们或许听过,或许学习或应用过音乐、艺术、舞蹈等各种表达性治疗;而阅读,也可以是一种治疗吗?

什么样的书,使我必须读读停停?

仿佛顺着字字句句的穿越、串联,无法流动的,也哭不出来的眼泪汩汩从字间渗漏出来,然后是一种无声却撼动心界的尖叫在句点爆出。是的,当呐喊超过人耳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20000赫兹时,你听不见的超高频在页与页之间飞梭,原来,绝望以呐喊在呼唤希望。而在那个读读停停的下着雨的午后,我的心中一直有一种熟悉感……

蒋术,一位自抑郁症中跌跌撞撞站起来的主播;青音,一位倾听、陪伴抑郁症好友的心理师主播。那种熟悉感源自走过1000个抑郁日子的我、11年来以心理师身份陪伴抑郁症朋友的我、在台湾做主播的我。我们竟然在不同的生命经验与不同的角落中,遇见生命的沙漠和希望的渡口。在“仿佛若有光”之中……

“抑郁”如祭坛之路,为了活下去,就要穿越生活的仪式。

“什么样的疾病会把人折磨成这样?”

十四年前,在一个噩梦连连的晚上,我被困在抑郁症之中。一位当时一心想把我从死亡边界拉回地球的朋友,半夜听到我从噩梦中发出如鬼的悲号,他冲进我的房间,一把把我从床上拉起来,两手抓着我的左右两肩,一边用力想摇醒我,一边哭着大声问:“什么样的疾病会把人折磨成这样?”月光从窗外斜入,照在朋友哭到扭曲的脸上。那是我第一次从朋友惨白的脸中,意识到我自己已经快不行了……

“什么样的疾病会把蒋术折磨成这样?”

蒋术写道:“每天早晨起来,一想到要吃一日三餐,就发愁头大,经常是皱着眉很痛苦地吃饭,吃什么都味同嚼蜡,纯粹是为了活下去而吃饭。

其实我什么都吃不下,每顿饭只能吃一小口。吃完了就吐,也吐不出什么来,大多数时候就是干呕。无论是嘴还是胃,都没有任何食欲,每次到了饭点儿,我都不得不逼自己尽力吃几口。”

如果你看到了抑郁症中的混乱与失控,那么就会看到每一个混乱与失控的背后也隐藏着人类求生的意志。“吃完了就吐”的经验,于我而言太深刻了,但即便身体困难如此,还是一天天地为了活下去而吃饭;那时,“吃”和“吐”仿佛成为一种生活的仪式。对于得抑郁症的人而言,存在感是奢侈到需要时时刻刻去确保与证明的。

人为什么会攻击自己?

人确实是会自我攻击的,表现在生理上的疾病——自体免疫系统失调疾病——就有80多种,最常见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1型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等。自体免疫疾病的致病原理,是由于免疫系统迷失了方向,从而攻击身体某些器官,而这些器官本来是由免疫系统负责保护的,但当其处于失控状态时,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混乱情况。

那么,心理上的疾病呢?

近年来的研究则着重于对患者主观的想法与认知的研究,如Beck提出的“无望理论”与抑郁的认知三要素——对过去、现在、未来都持负面的想法。

施耐德曼提出了“致命三角”的理论,即自我痛恨、极度焦躁、智力及视野受限窄化者,易导致自杀。

“揭露”带来恐惧,也带来自由。

蒋术写道:“忽然就很想念那种疼痛,很想拿刀子割破皮肤,疼痛成为一种释放……有时候,这种自责会转换成仇恨,恨自己,也恨世界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可以原谅我?”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更以“创伤经验及内在冲突”的理论说出了抑郁症的黑色围墙。但是,谁没有过内在冲突呢?人生中两难的选择不是时而有之吗?当看到青音从“不是抑郁症,但是感觉好抑郁”,谈及“抑郁和抑郁症有区别吗”的时候,我真的会心地笑了。如果在我们陷入自我伤害、自我攻击之前,愿意面对或说出自我否定的冲突,说出“感觉好抑郁”、说出“恨自己”,那么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呼救的讯息,也是通往不让自己被恐惧绑架的自由之路。

在恐惧中的深刻“揭露”,为她带来一次次的自由——

尖叫和嘶吼成了我愉快而短暂的发泄方式,可是事后又会陷入更深的忧伤和自责。

……

有一天早晨醒来之后,我发现浑身都是伤……可我忽然发现那种疼痛让我觉得很舒服。

在陪伴抑郁症友的路上,最难的就是陪他去看内心深处隐藏的黑暗。“揭露”确实常常带动着难以承受的恐惧,但一旦愿意正视情何以堪的人生之种种时,不同的心声就有了调和与对话的机会。当内在的我慢慢在惊声尖叫中放松时,心就渐能自由了。

舞蹈治疗大师安娜说:“不以生命中的困境来分析一个人,而将之看成是雕塑这个人的美好动力。”

我在青音和蒋术身上看到的美好动力,字字句句收藏在这本书里。

苏禾,台湾知名媒体人、台湾金钟奖节目主持、编导、二级心理咨询师、“肯爱”协会秘书长、台北市政府心理健康市政委员。在经历了1000多个忧郁症的日子后,转而投身于抑郁症的防治工作。